上海 , 2018年11月8日電 /美通社/ — 在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不斷湧現的新技術、新業態、新產品、新服務,切切實實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然而,看病難、排隊時間長、體驗差卻成為影響中國人生活質量提高的老大難問題。11月8日,在烏鎮舉行的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平安好醫生(01833.HK)董事長兼CEO王濤給出了他的「解決藥方」。王濤表示:「『互聯網+人工智能』將重塑醫療服務,讓中國人每人都有一個家庭醫生。」
王濤認為:「我們現在普遍感到看病難、看病貴,背後最重要的原因是:僅佔全國醫院總數8%的三甲醫院,卻要接診超過50%的病患者。大家都想看好醫生,導致各大三甲醫院人滿為患。一組數據表明,目前,國內就醫的平均排隊時間已經高達3個小時,而平均問診時間不到8分鐘。」
談及當下中國的醫療服務市場,王濤總結出兩大痛點:優質醫療資源稀缺且分佈不均和醫療服務體驗差。王濤認為,解決醫療服務痛點的唯一方法就是要充分應用「互聯網+人工智能」技術,來提升整個行業的效率和服務水平,進而重塑整個醫療服務市場的業態。
「每個人都要享受最好的醫療資源,但哪裡來這麼多好醫生?用傳統方式肯定不行,也不可能有這麼多財力、物力、時間解決問題,我們就通過人工智能來想辦法解決中國好醫生不足的問題。」王濤表示,憑藉著1000多人自建的醫療團隊所積累的超過3億次在線問診大數據,再加上200多位世界頂級人工智能專家,平安好醫生訓練出醫療界最先進的「AI Doctor」,能降低傳統醫療誤診率、提升醫療資源使用效率,精準匹配醫患需求,最大程度簡化醫生工作流程。
現在「AI Doctor」已經進入了包括解放軍第三〇三醫院、青島眼科醫院、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在內的全國逾100家三甲醫院,為醫院成倍提升接診效率和準確率,降低運營成本。
同時,「AI Doctor」技術已經走入中醫,對應中醫問診流程中的「望聞問切」,平安好醫生相繼推出智能舌診(望)、智能聞診(聞)、智能問診(問)、智能脈診(切),可模擬中醫在診前展開詢問,通過綜合分析和推理診斷,生成符合病例規範的結構化病史,將分析結果傳送到醫生工作台,並智能化推薦中藥處方,供醫生參考選擇,有效提升患者就醫體驗。
王濤認為,傳統醫療是病人圍著醫院、醫生轉,而「互聯網+人工智能」可以打通醫療產業的各個環節,整合各方資源「圍著病人轉」,為病人提供高效服務。他說:「現在像平安好醫生這樣的互聯網醫療科技公司已經能提供非常便捷高效的優質醫療健康服務,我們平台的平均接診時間只有26秒,患者足不出戶就能完成一站式線上問診和購藥,送藥到家只需一小時,還能生成自己的電子健康檔案。現在平安好醫生已經有2億多註冊用戶,每天都有50多萬的問診量。」
王濤說道:「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能大幅提高行業效率和醫療保障水平,讓醫院、醫生和患者減負,同時也能為我們的政府減負,產生巨大的社會價值。」
展望未來,王濤認為,越來越多的人會感受到「互聯網+人工智能」給醫療服務帶來的改變,屆時每一個中國人都可以擁有家庭醫生,享受優質醫療健康服務。「更遠一點看,我們將進入一個萬物互聯的時代,一個杯子、一副眼鏡都能成為 IOT 智能設備,它們能直接將健康數據傳輸給我們,真正實現健康管理和疾病預測。」
關於平安好醫生(1833.HK)
平安好醫生是中國領先的一站式醫療健康生態平台,致力於通過「移動醫療+AI」,為每個家庭提供一位家庭醫生,為每個人提供一份電子健康檔案,為每個人提供一個健康管理計劃。目前,平安好醫生已經形成家庭醫生服務、消費型醫療、健康商城、健康管理及健康互動等重點業務板塊。
截至2018年6月末,平安好醫生註冊用戶數達2.28億,期末月活躍用戶數達4,860萬,是國內覆蓋率第一的移動醫療應用。平安好醫生自聘了千人規模的自有醫療團隊和4,650名外部簽約名醫(均為三甲醫院副主任醫師及以上職稱),在AI人工智能的賦能下,通過7*24小時全天候在線諮詢,為用戶提供輔助診斷、康復指導及用藥建議;合作線下約3,100多家醫院(包括逾1200家三甲醫院)完成後續分診轉診、線下首診及復診隨訪服務。同時,平安好醫生覆蓋約2,000多家包括體檢機構、牙科診所和醫美機構在內的健康機構以及10,000多家藥店,形成在線諮詢與在線購藥、在線諮詢與線下就醫的服務閉環。
2015年4月,「平安好醫生」APP正式上線。2016年5月,平安好醫生完成5億美元A輪融資;2017年12月,平安好醫生獲得孫正義旗下軟銀願景基金Pre-IPO 4億美元投資;2018年5月4日,平安好醫生在港交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1833.HK,被稱為全球互聯網醫療第一股。平安好醫生首次公開發行的基石投資者包括貝萊德(Blackrock)、資本集團(Captial Group)、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加拿大退休金計劃投資委員會(Canada Pension Plan Investment Board)、馬來西亞國家主權基金國庫控股(Khazanah Nasional Berhad)、瑞士再保險(Swiss Re)及泰國正大集團(CP Group)。